close

前庭感覺在心智發展與神經發育中居於要角地位一項研究發現,眼球震顫反應不良的幼童之中,有運動發展遲緩現象考的比率相當高;將近半數到一歲半還不會走,甚至有遲至四歲才會走的案例。


平衡感影響運動功能,這是不難理解的,比較令人意外的是,情緒不穩、感覺能力或注意力欠佳、學習有障礙、語言能力不足、自閉等各種狀況的兒童,也往往有前庭發育不良的情形。前庭功能失調雖然不可能是這麼多種病症的唯一原因,從這些發現卻可以看出,平衡感與肢體動作其實比一般想像的重要。



前庭系統在嬰兒期是反應過度的,在半歲至一歲間達到敏感度的巓峰,之後便迅減退,至兩歲到兩歲半又變成逐步減退,直到青春期為止。這種敏感過度正是嬰幼兒站不穩走不穩的緣故之一,但敏感過度對於神經系統的發展也不無益處。前庭感受性發展成熟慢,是由於腦幹如更高層的神經中樞內的神經元,樹狀突生長與突觸韌度,在逐步修正,而不是內耳有什麼改變。



心智發展是不斷累績的。前庭系統既是最早發育的感覺之一,佔了嬰兒早期感覺經驗很大一部分。 這些經驗可能在統合其他感覺與運動方面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也影響到更高層認的情緒發展與認知能力。



刺激前庭的好處


兒童,尤其是嬰兒,似乎特別喜愛從重複的擺盪、彈跳、旋轉、搖幌等動作中獲得前庭刺激。


多數嬰兒會有一個前庭「自我刺激」階段,會做出上下跳、來回擺、搖頭、幌動身體的動作,有3%~15%的嬰兒還會用頭去敲撞他物。


前庭自我刺激通常是在嬰兒6~8個月大的時後開始,這也正是前庭敏感度達到巓峰的時後。


有一項研究提出的證據頗富煽動性。

研究者以三至十三個月大的嬰兒,作了十六節的轉椅的刺激實驗,分四星期進行,每週四次。


實驗中,研究者坐在旋轉椅上,嬰兒抱置於研究者的大腿上,將椅子旋轉十次,每轉一次都驟然停下一會。為使三條半規管得到最高量的刺激,旋轉包括左右兩個方向各轉一或二次,嬰兒採三種姿勢,頭向前傾約三十度的坐姿,以及左右側躺,可想而知,嬰兒喜歡作這個實驗,通常都在旋轉的時後牙牙自語或發笑,每次旋轉之後的三十秒靜止時間卻令他們不耐煩。除了「旋轉」組之外,還有兩個對照組,一組不來接受實驗,另一組同樣要來十六次,但只由研究者包坐在旋轉椅上,椅子並不旋轉。


結果令人印象深刻,旋轉組的反射與運動機能發展都比對照組照前。在坐、爬、站、走等運動機能方面的差異尤其明顯。


而且,實驗中包括一對三個月大的雙胞胎男孩,一個在旋轉組,一個在對照組,研究結束時,也就是雙胞胎四個月大的時後,曾有前庭刺激經驗的這一個己經能控制轉頭運動,甚至可以不要扶靠自己坐著,沒有刺激的這一個卻才剛剛以能把頭抬起來。

前庭刺激對更小的嬰兒似乎同樣有益,新生兒如果被輕輕搖、抱著、上下顫動,或突然更換姿勢,都比較少哭。曾有一項研究驗用多種不同方法安撫出生才二至四天的新生兒的效果,結果發現,凡是包含前庭刺激的方法,都比只由照顧者接觸或觸摸有效。


如果實驗者把新生兒抱起來,將嬰兒直立偎在肩上(既有接觸又有前庭刺激),新生兒號哭時間就大為減少,遠比實驗者只俯身在嬰兒床邊將新生兒攬近(但不改變其躺姿)有效。甚至純粹只有前庭刺激---將新生兒放在搖床裡搖而沒有實際與人接觸,也比只給予接觸有效。


用刺激前庭的方式安撫,的確會使嬰兒顯出比用其他方式安撫後更為靈敏的態度。也正是在這種平靜的靈敏時刻,小嬰兒最能吸收周遭世界的訊息,最能有效地學習。

多睡對發育中的腦也是有益的,因為腦要藉入睡的時後進行重要的感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09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